甘草被誉为众药之王,属中药的补益药类,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可分为甘草、胀果甘草,光果甘草。其主根茎直径1.5-2厘米,长1.5-2米,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各干旱地区,分布在北纬30-40度之间,为野生植物。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,晒干。切厚片,生用或蜜汁用。甘草根自古以来就作为药用,具有解毒、消炎抗过敏效果,其疗效广为人知。现代化学研究表明:甘草中含有异甘草素、甘草黄酮、甘草酸、甘草次酸、甘草次碱、甘草金属盐、甘草甙、甘草甙元及天冬酰胺、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、脂类、甘露醇、甘草多糖、甘草色素果酸、维生素类、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。

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。分布于俄罗斯、日本、印度、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,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。 苦参根中含多种具药用功效的生物碱,主要成分为D-苦参碱(D-matrine),D-氧化苦参碱(D-oxymatrine),另含少量D-苦参醇碱(D-sophoranole)和L-臭豆碱(Lanagyrine)等。 苦参根提取物(root extract)具有极强的消炎抗敏作用,可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,为极好的免疫抑制剂,对皮肤瘙痒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,广泛分布于西南、东北和华北地区。其根提取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,主要为黄芩苷,黄芩素,汉黄芩苷,汉黄芩素,黄芩新素、去甲汉黄芩素、7-甲氧基黄芩素、7-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等,此外还有挥发油,苯乙醇糖苷类成分等。黄芩根提取物中含多种生物活性黄酮,能阻止透明质酸酶释放,因而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及抗敏消炎作用。
